陕西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报告
2023年04月25日 14:37 183 次
陕西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报告
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领域,我国文化服务贸易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2009 年至 2021 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总规模由 177 亿美元增长至 1244 亿美元,其中,出口规模由 103 亿美元增长至 691 亿美元,年均增长 17%。2013 年至 2020 年,我国文化顺差规模保持在年均 69 亿美元左右的水平,2021 年顺差进一步扩大,较 2020 年增长 1.1 倍,金额增至139 亿美元。2021 年,我国核心文化服务贸易顺差已达 14 亿美元,相关文化服务贸易顺差升至 125 亿美元11。在贸易对象方面,美国、中国香港和爱尔兰是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文化服务贸易成为文化贸易中最具有独特意义的部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影响力持续提升。
陕西省文化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文化底蕴深厚,为陕西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陕西文化服务贸易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根据西安海关数据,2021 年陕西省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 62.4 亿元。其中文化产品出口额 57.6 亿元,同比增长 371.9%,文化产品进口额 4.8 亿元,同比增长 117.7%。
一、陕西文化贸易蓬勃发展
(一)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
对外文化贸易始终在陕西省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中,陕西省首次明确了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战略目标:“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 力争到 2020 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贸易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对外文化贸易园区,搭建一批有利于发展和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全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我省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文化改革和发展政策方面,陕西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陕西省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陕西省中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培育计划》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实现对外文化贸易便利化,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在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日益完备的顶层设计指引下,陕西省文化服务贸易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就。
(二)对外文化贸易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1. 文化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从全省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上看,第四次(2018)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1594.5 亿元。而全省文化产业前三期的数据分别为 151.6 亿元、235.5 亿元、751.1 亿元,增速明显,增幅较大。具体到文化产业增加值,2020 年陕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 693.9 亿元,占 GDP 比重 2.7%。由图 1 可见,自 2018 年开始,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占 GDP 比重略有下降。结合第四次经全国经济普查,国家统计局对各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了重新核定,大部分省(市、区)下降比较严重。
从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来看,2021 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为 1609 个, 完成营业收入 1094 亿元,同比增长 5.8%,文化企业数量相较于 2015 年增长 1.4 倍,营业收入增长 0.9 倍。2015 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则只有 676 个,营业收入 586.4 亿元。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2017 年到 2019 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增速明显加快,反映出“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对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成效显著。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但总体上影响不大。
就从业人员数量的构成而言,2018 年末,全省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 5.2 万个,比 2013 年末增长 203.1%;从业人员 42.9 万人,比 2013 年末增长 53.8%。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4.7 万个,比 2013 年末增长 235.7%;从业人员 37 万人,比2013 年末增长 75.9%。
总体来看,陕西省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和效益快速提升、单位和人员数量持续增加, 全省文化产业持续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产业作为陕西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凸显。
1. 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文化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新兴领域文化产业快速增长。从三大产业类型来看, 2021 陕西省前三季度中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312.2 亿元,同比增长 26.7%,实现营业利润 48.7 亿元,是上年同期的 117.5 倍,两年平均增长 187.6%。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 122 亿元,同比增长 16.2%,两年平均增长 2.5%,实现营业利润 3 亿元, 同比增长 14.1%。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327.3 亿元,同比增长 15.1%,两年平均增长 5.8%。三大产业总量占比趋于合理,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比最高,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陕西文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文化投资运营、新闻信息服务业等重要领域增速明显。其中新闻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长 36.0%,两年平均增长 39.9%。从行业营业利润来看,新闻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长 260.1%,两年平均增长 124.9%,文化传播渠道业增长 18.9%;文化消费终端生产业增长 70.7%。这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强力的人才支撑,新闻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 118.3%,创业设计服务增长 9.2%,文化传播渠道增长 1.9%,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增长31.8%。
3. 文化产业新兴领域快速增长
以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业态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全方位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陕西省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数据,2020 年,陕西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81.2 亿元,同比增长 39.6%。其中, 互联网搜索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0.0 亿元,同比增长 420.9%;互联网其它信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03.1 亿元,同比增长 50.6%;互联网广告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34.8 亿元,同比增长 27.4%;互联网游戏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0.3 亿元,同比增长 9.5%;动漫和游戏软件开发实现营业收入 6.9 亿元,同比增长 23.5%;动漫和游戏数字内容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3.4 亿元,同比增长 12.7%;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实现营业收入 0.7 亿元,同比增长12.1%。
(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近年来,文化服务出口逐渐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举措。陕西省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抓手,充分发挥高新区和曲江新区在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提质增效。
1. 高新区——“互联网+文化+外贸”打响对外文化新品牌
搭建对外文化贸易综合性服务平台。以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实体支撑,陕西积极搭建对外文化贸易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在“政府主导+企业运营” 的政企合作模式下,建立了我国唯一的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丝路汇,建设集文化机构投资融资、文化产品展示交易、文化创意产品孵化、文化产品贸易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结合线下实体展览体验产品中心,以“线上、线下”双向服务平台为引领,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实现文化的集聚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协作, 学习和引进其他地区先进的创新创业模式,设立“文化+科技+创意”青创中心。对标国际化标准完善基础硬件实施,打造具陕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 建设“精准生态文创孵化器”,加强对文创领域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与培养。建立西安交大、陕西省软件行业协会、艾蒂儿创业咖啡三大版权服务站,完善版权服务通道。对从事文化产权交易的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国别政策解读与咨询、版权商业运营、版权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会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服务中心,为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企业提供金融、保险、法律、以及风险化解与纠纷调解等综合服务。整合陕西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数字资源,为文化企业搭建文创交流、文创产品交易、休闲娱乐、创意出版、媒体广告、人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服务平台。联合陕西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打造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重新挖掘和开发非遗项目价值,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拓宽非遗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新兴技术还原非遗文化的历史场景,推动非遗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文创集聚发展成为文化出口新亮点。西安高新区在 2018 年获批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以来,以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互联网服务等高附加值文化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文化和科技、金融、贸易融合深度融合。除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外,西安高新区还获批“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引领、辐射效应逐步显现。高新区聚集了三人行传媒、易点天下、荣信文化等 4000 多家优质文化企业,2021 年西安高新区重点文化企业出口贸易总额约 1.2 亿美元,对外文化贸易出口规模持续扩大13。西安高新区文化出口贸易服务平台孵化的漫星球项目,借助游戏类的 APP 和产品,通过漫画形式促进中国旅游景点文化元素“出海”。在服装品牌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通过海外版抖音平台进行传播和促销。在孵化期间规模实现较大增长,团队人员增至 20 人,并实现年超 500 万的营收规模。其海外视频网站 YouTube 频道短期内实现较快增长,频道总观看次数已超 134 多万。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乐乐趣”和“傲游猫”两大童书品牌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版权及文化产品出口到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家。西安点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基于 YeahTargeter 广告管理平台,在移动效果营销领域累计服务企业超过 5000 家。西安纽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着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及多样化的视图编辑产品,涵盖到全球200 多个国家的上亿用户, 公司旗下数十款 App 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的应用排名前列。维塔士电脑软件(西安)有限公司是全球顶级的游戏开发商之一,在世界 20 大游戏厂商中有 18 家是其客户。摩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动画电影《未来机器城》被 NetRix 以 3000 万美元买下海外发行权。
2. 曲江新区——文旅融合助力文化产品“走出去”
继西安高新区之后,曲江新区于 2021 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现已形成以文化旅游为龙头,集影视、创意、商业、电竞等为一体的全文旅产业链。
搭建文旅融合的空间载体,谋划文旅融合新布局。2020 年 7 月 22 日,大唐不夜城成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位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两个 5A 级国家景区的核心位置, 街区上还有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曲江美术馆等建筑,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还有各项艺术文化表演,如敦煌飞天、真人提线皮影、诗仙李白棋博弈等。“艺术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处处体现着国际元素的植入。作为西北地区第一座国际化标准大剧院,陕西大剧院自成立以来推出众多世界经典剧目,是世界了解西安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西安音乐厅立足国际文化交流,每一年的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吸引着世界顶尖乐团轮番亮相,成为西安的又一精品文化设施和文化地标。
立足陕西文旅资源优势,挖掘“影视+文旅”新业态。2020 至 2021 年期间,曲江新区影视行业海外发行收入达 2000 万元,曲江丫丫影视电视剧《西京故事》和陕西广电电影《鸟语人》入选 2021—2022 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录;广播剧《郑国渠》《水圣李仪祉》等在美国纽约中文电台播出;大型古装历史剧《大秦赋》登陆 YouTube 海外热播剧场;电视剧《大浪淘沙》在北美最大的网站 YouTube 频道、北美中剧独播频道等平台上线播出,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曲江方案”。战士战旗杂技团杂技剧《天鹅湖》片段惊艳亮相“梦回汉唐·盛世长安”2021 全球驻华使节西安文化之夜开幕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2021“友好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累计为 51 个国家和社会组织、102 位驻华使节现场展示中国优秀艺术作品,并面对丝绸之路沿线 21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在线直播,惠及中外观众 1300 万余人次。陕文投在曲江曼蒂广场的商业空间中注入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 和唐风市井文化元素,打造集文化体验、歌舞演艺、社交休闲于一体的中国首个唐风沉浸式市井文化生活体验项目。“长安十二时辰”综合文化品牌通过亮相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成为对外展示西安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以电竞产业为突破口,抢抓文化新经济发展新机遇。目前,先后成功举办 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PEL(和平精英职业联赛)全国三大顶级职业联赛,仅 2021 春夏季赛事,线上观看量就接近 90 亿人次,引流海内外游客 20 万人次。连续两年,西安被人民电竞评选为“年度电竞城市”,已成为追赶上海,比肩北京、成都的全国一线电竞城市。
3. 文化出口产业园区持续发力
安康恒口示范区大力发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成为陕西文化出口服务贸易示范园区。恒口示范区依托交通、人力、政策等区位优势,通过引进总部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 强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科研合作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出集文创设计、电商运营、毛绒玩具直播展示、线下订单对接、物流仓储、原辅料交易、展会对接、知识产权申报、 招商引资等于一体的全方位产业服务集成平台,形成了研、产、运、销一体的全产业链。
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采用无水港多式联运打通国际物流出口通道,通过建设安康无水港,与上海港务集团合作、西安铁路总公司实施铁海联运和市级财政物流补贴,推动原单一公路运输为公铁海多式联运,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供通关、结汇、退税等综合服务,以更好开拓欧美市场。根据安康恒口示范区管委会数据,2021 年恒口文化出口产业园区毛绒玩具产业实现产值 7.5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1.5 亿元,创汇 2300 余万美元,其中文化服务进出额 2300 万美元,从事文化服务贸易企业 45 家,从业人数3500 人,近两年服务进出口年平均增长率 55%。
(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渠道逐渐拓展
综合运用艺术表演、电影节庆、文化展会等传统媒介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提升文化品牌海外影响力。自 2019 年“欢乐春节·国风秦韵”在芝加哥专场演出拉开陕西文化海外行的 帷幕之后,陕西派出五支团队前往亚、非、欧、北美洲的七个国家进行演出, 开展艺术交流。2019 年 9 月 14 日,白俄罗斯中国陕西文化和旅游节在明斯克举行,《秦韵》音乐会表演作为重头戏。2019 年 9 月 7 日至 21 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举行,吸引了 116 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与其中。2020 年 10 月 11 日至 16 日, 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举办,为丝路沿线各国提供了电影文化交流与借鉴的平台。2021 年 6 月,丝路青铜·魅力宝鸡·美美与共”中国宝鸡青铜文化艺术走进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活动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宝鸡青铜文化和文旅之美。
创新对外文旅交流新方式,拓宽对外文化贸易渠道。除了大力加强传统文旅载体建设,陕西省还注重运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与国际营销。充分发挥境外社交媒体传播优势,不断加强线上布局,在猫途鹰、脸书、推特、照片墙等 8 个重点境外社交平台上开设了涵盖 3 个语种的 14 个官方账号,依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策划实施了寻宝陕西、陕西印象、“见‘字’如面·云游陕西”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进一步巩固好国际客源市场。2020 年,对31 个省区市文旅部门5 月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四个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开展传播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 Top10 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指数中,陕西省排第 6 位14。组织“秦 QIN—兵马俑的前世今生现代艺术展”塞尔维亚专场、“2021 陕西非遗展”巡展南澳等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带领海内外民众畅游陕西。同时以陕西省与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年度合作为契机,推出陕西文旅资源印象展播、大地花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藏安塞农民画作品展、食在陕西— 云上美食盛宴、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等线上活动。2021 年 8 月 11 日,大地花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藏安塞农民画作品展在尼泊尔精彩上线。10 月 22 日,陕西省·香川县—民俗饮食文化交流活动在日本大阪、香川以及中国陕西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推动陕西花馍非遗传承文化的对外传播。渭南市建立“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综合运用英语、法语、俄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二、陕西成功经验
在对外文化贸易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的基础上,陕西省对外文化贸易产业基础不断夯 实,服务平台和出口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实现了全面的提升。纵观陕西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整体历程和显著特点,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形成“一带一路”“文化+”融合发展格局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居于前列的省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人才教育优势。陕西省对外文化贸易的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对“一带一路”政策机遇的把握,在充分利用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和潜力,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一市场,有效地促进了服务贸易的效能提升和转型升级。
除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开展艺术和影视交流, 以实现“文化+旅游”跨行业融合发展外,陕西省还充分利用自身在教育、科研、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文化+科研、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的跨要素融合发展。
“文化+科研/科技”与“文化+教育”融合发展。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与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依托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突出优势,组织 2019 年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联合国内多个城市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全球巡展,打造一个中国文创 IP 资源聚集展示交易平台,通过大赛开发适用于旅游市场的产品,实现“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与中国图书进出口西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结合各自在文化服务出口的相关优势,共同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文化科技交流与贸易中心暨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馆,搭建文化服务及产品进出口平台,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加强金融支持是陕西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省文旅厅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着力打造文化和旅游政银企投融资对接平台和金融服务专项平台,持续开展金融创新服务。注重发挥陕西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服务体系,大力丰富文化和旅游金融产品。目前初步形成了包括资产评估、股权、债权、信托等在内的一揽子文化和旅游金融产品,基本形成了覆盖文化和旅游业态的文化金融体系。
总的说来,陕西省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以“一带一路”政策红利为契机, 以“文化+”跨要素和跨行业双重融合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条件优势的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路径。
(二)推动文化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
首先是跨境贸易持续增强,电商平台优势显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服务贸易的通信和交易成本,还有助于实现数据和信息在不同国家间充分流动,从而延伸数据价值链,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曲江新区以智诚跨境电商园区为依托,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亚马逊、速卖通、阿里巴巴等国际电商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做强做大“文化+跨境电商平台”。在对全球200 多个站点的文化消费品、文创产品真实市场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 18 大品类、8 种语言,共 1268 万件产品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数字化产品库。该数据库平台的形成极大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扶持超 5000 名个体自主创业,孵化本地电商企业超 200 家,新型海外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创新持续推进。
其次是互联网赋能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文旅交流合作模式创新。互联网具有平台聚众优势,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更加丰富多样、灵活便利,特别是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克服市场边界和地域分布给对外贸易带来的冲击。陕西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际文旅交流与合作,通过线上展览、“云推广”景区连线、境外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推动文化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不论是组织“秦 QIN—兵马俑的前世今生现代艺术展”塞尔维亚专场、“2021 陕西非遗展”巡展南澳,还是推出陕西文旅资源印象展播、大地花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藏安塞农民画作品展、食在陕西— 云上美食盛宴、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等线上活动,都是通过数字化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陕西文化魅力。
(三)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强化文化园区引领效应
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基础,西安市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强化文化园区的引领效应。在西安市相关管理办法的指引下,高新区内 5 个省级、6 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持续壮大,产业聚集示范效应初步形成,孵化优质文创项目,为文化产业增长注入新动力。曲江新区也以园区建设和企业引进、培育为抓手,引头部、强集聚、链产业,形成涵盖特色文创、文化科技、文化影视等多个领域的 8 大类、24 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 1 个文化艺术街区,在培育产品的同时,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文化贸易服务不断向外输出。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为建立一流典范园区积极优化服务。探索建立线上帮扶有平台、走访调研有专员、活动对接有机制的亲商助企“三有”长效机制。针对企业发展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立常态化“1+2+X”工作机制,打通政企交流渠道,把服务送到企业的心坎上。设立集“政策中心”、“服务中心”、“资讯中心”和“活动中心” 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文化产业仍有短板
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时代陕西文化产业在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距离实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等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陕西文化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具体到文化服务贸易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服务贸易产品少,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二是缺乏精通文化服务贸易的专业人才;三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
(一)文化服务贸易产品类型少
陕西省文化资源丰富且源远流长,但是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以及利用程度不高,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产业竞争优势。2019 年,电影《疯狂斗牛场》和《大漠驼铃》入选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21 年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西京故事》、陕西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鸟语人》获批 2021—2022 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陕西省高度重视文化出口工作的成果结晶,但总体上看,文化服务贸易项目没有很好地打入国际文化市场,尚有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待充分开发。与此同时,这些文化贸易项目多是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文化交流项目,文化出口贸易并未获得足够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文化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需要熟悉文化发展规律,精通国际市场规则,同时又掌握知识产权方面知识,并能提供法律服务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但目前陕西缺乏这种既精通语言又具备文化服务贸易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专门开设对外文化贸易课程的高校数量极少,人才培养缺乏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保障。陕西自贸区知识产权办公室虽然配置了具备专利执法资格的专业执法人员,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陕西省文化服务贸易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对文化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更甚。
(三)文化龙头企业不足
陕西省文化企业较多,但具有出口业绩的文化企业较少,特别是有文化产品和服务直接出口的企业并不多。不仅如此,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在 2019—2020 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里,陕西省仅 2 家企业入围,分别为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点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而在最新的 2021—2022 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基地企业名单中,陕西省也只有西安曲江丫丫有限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选。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偏少,特别是与北京、江苏、广东、上海等省市差距较大。
四、文化资源实施发展举措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省应当抢抓全面深化文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从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培养龙头企业、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综合发力,以实现文化服务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搭建优质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精准扶持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在重点企业支持、财税、金融、人才建设、项目审批、外汇管理等方面对陕西省整个文化企业给予多维、精准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健康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对小微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优惠政策。推行文化主管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精简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最后,政府应牵头组织整合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等多元主体的服务资源,立足于文化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创新研发、管理咨询、创业孵化、数据支撑、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平台,为文化服务贸易出口提供多元、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从而拓宽文化服务企业出口渠道与机会。
(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新型文化服贸业态
重视本土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鼓励文化企业将陕西知名历史文化故事进行现代转化。形成以视觉艺术、文化资本、民俗艺术表现形式、表演艺术为拓展的整合经营模式,加强文化特色品牌建设,以固有的历史与地理优势,发展现代文化产业链。
文化服务贸易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加快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从而培育出文化新业态。重点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互联网等融合,鼓励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文博创意等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艺、数字艺术展览、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出口,促进重点领域扩大文化出口。加快“西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等建设。
(三)打造龙头企业,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一方面应该简化行政程序和手续,为文化产业兼并和并购创设便利的环境,实现文化企业的内部优化。另一方面应注重打造文化产业专业园区,实现集群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筹建和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文化服务产业示范园区等形式在文化服务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形成产业聚集带。大力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创建,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重点支持园区内有关文化创意、文化科技融合、文化特色产品生产、文化业态模式创新等企业。与此同时,要注重提高文化产业园区配套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孵化功能。
(四)加大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增强智力支撑
首先,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建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创建文化产业基地,并给予积极的财政资金支持。西安高校应当加快培养文化服务贸易相关人才,增设文化服务贸易相关课程,提升法律和语言等配套课程服务水平。文化企业应加强对员工进行文化服务贸易管理和营销方面的培训,降低人才引进成本。其次,制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服务贸易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引进的海内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创业和技术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予以相关补助或奖励,依据相关规定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便利条件支持。最后,陕西自贸试验区应该积极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人才互培,只有充分了解海外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消费市场情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文化服务贸易。
五、企业案例
(一)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 企业概况
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少儿图书的策划与发行业务、少儿文化产品出口业务,为 0 至 14 岁的少儿提供多元化的图书选择和阅读服务。据开卷数据统计,公司 2020 年少儿图书码洋占有率在少儿类图书策划公司中排名第一位。公司 2006 年创立了定位于中高端少儿图书市场的“乐乐趣”品牌,2019 年创立了定位于大众消费少儿图书市场的“傲游猫”品牌。目前拥有 6 家控股公司、2 家参股公司和 1 家分公司公司,员工总计五百余人。2021 年度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约 5300.08 万元,主要是进行少儿图书版权贸易和少儿图书印刷品出口贸易。
2. 主要举措
明确市场定位,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更加精准的触达目标客户, 公司重新梳理明确了“乐乐趣”立体书的品牌定位,品牌特点凝练为“立体互动,好玩有趣”;面对竞争已成白热化之势的刚需图书市场,确立了“傲游猫”占领幼小衔接领域刚需市场的定位。公司的品牌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司产品的陈列、宣传、推广等活动有了更精准的导向,提升了品牌的识别度,促进了公司产品与品牌的互动和深度融合。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公司在发展初期就迅速抢占国外立体互动式高品质童书的版权资源,与国际知名的图书出版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深耕十余年, 已积累了众多优质版权及海外编辑人才资源,为服贸业务进口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公司坚持在全球遴选符合品牌定位和选题需求的少儿图书,与多家国际知名的图书出版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获取境内外优质版权授权,标的版权来源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多个地区,覆盖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等多个语种。此外, 公司也以委托开发的模式与英国编辑团队合作策划少儿图书,双方团队就选题策划、内容创意、产品表现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公司创意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和图书设计能力。
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搭建海外版权交易平台。通过参股公司与国际一流创作团队的沟通、交流与学习,不断强化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和内容创作能力,借助其全球销售资源和渠道,将公司的图书销售渠道拓展至海外,增强了品牌国际竞争力。
公司有计划、有节奏、不间断地进行海外宣传和推广,积极搭建海外版权贸易平台, 通过版权贸易平台引进和推出产品和服务,为公司服贸业务进出口提供平台支撑。公司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截止 2021 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取得作品登记证的著作权 764 项,拥有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 22 件,软件著作权 13 件。
(二)西安点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 企业概况
西安点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集团是以大数据、AI 算法为驱动,为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全球化提供智能营销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应用企业,也是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西安点告员工主要集中在西安本地,目前公司员工约 600+(集团全球员工约 850+)。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公司服务了大量的如莉莉丝、米哈游、网易游戏、B 站游戏、腾讯 WeTV 等泛娱乐客户,以及阿里、SHEIN、京东、故宫文创、密扇等电商客户, 拥有塞尔之光海外传播、原神海外推广,腾讯 WE TV 海外营销、密扇品牌海外营销等诸多成功案例。同时,还服务 CGTN 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西安城市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服务。
2. 主要举措
加强海外社交媒体建设,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社交媒体已成为各国网友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中国的官媒也迫切需要借助海外社媒打造对外传播的主阵地。西安点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立足海外用户的需求,促进中国文化和西安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截止目前 CGTN 发布的内容在海外全网有 16 亿次的曝光量;西安城市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运营半年时间,全媒体已达到近 25 万的粉丝量,内容曝光达到上百万次,在 2022 年春节期间通过线上 H5 活动,以卡通兵马俑形象带动氛围,得到了海外 15 万+粉丝的关注, 让海外用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文化与游戏、电商融合,开拓文化贸易新业态。公司服务的游戏客户塞尔之光,将大量的中国风元素运用在任务服饰、场景建筑上,吸引了海外大量的优质用户。国潮服饰密扇—密扇设计师将中国的古典元素与服饰结合,进入海外市场后更新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服饰的认知,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潮流化的受众群体,加深了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推动文化贸易数字化转型。抖音海外版(Tiktok)新渠道传播模式的成功,为文化产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公司服务的客户中,国内短视频、电商直播、网络游戏、国漫等数字文化企业在海外发展迅速,是目前中国企业出海的主力军。疫情对以线下场景为主的传统文化行业产生较大冲击,但同时也促使了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云演唱会、云展览、云旅游、在线教育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各类文化数字科技产品与服务涌现,带动“非接触经济”文化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