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来源:陕西“单一窗口”

2023年04月25日 14:39 291 次

陕西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报告.pdf

 

陕西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实施“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持续提升。世界针灸、中医诊所尤其是新型诊所广泛建立并快速发展,中医药类产品出口全面增长,助推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全面提升。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完整独立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具有特殊的国家战略意义。2020 年,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效果得到国内外高度认同,“互联网+中医”等服务广泛应用,引领着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方向,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总体概况

当前,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已遍及全球 196 个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不仅可以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还能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民心相通。

(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12 年 4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等 14 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点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中医药服务贸易进入国家战略布局。2016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 》,提出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并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全方位公共资源保障,开启中医药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的新征程。

2019 年为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加快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认定工作,确定了 17 家机构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2022 年 2 月,又继续公布了第二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名单。十四五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涉及到中医药服务贸易方面的政策内容逐渐细化和精准:商务部等 24 个部门于 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 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提出鼓励中药产品开展海外注册,做大做强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 7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政策、提升便利化水平、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五个方面提出 18 条具体政策措施,着力完善发展环境,形成部门政策合力,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二)中医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互支撑

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打造中国服务品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助力中医药企业“走出去”。

在中医药产品货物贸易方面。2021 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额 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5%;进口额 2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1%。其中植物提取物出口额 30.3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3.9%;植物提取物进口额为 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5%。中药材出口额 13.5亿美元,同比增长 2.3%;药材进口额 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7%。中成药出口额 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9%;进口额 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5%。具体来说,在植物提取物出口中,甜菊叶提取物、桉叶油、薄荷醇、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枳实提取物、越橘提取物、芦丁、银杏叶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等依旧是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额合计占 50%以上的份额。美国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大的出口市场。中药材前十大出口产品中,当归、黄芪、茯苓、党参、虫草实现了出口增长。从出口市场来看,越南超过日本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市场。

在中医药服务贸易方面,自然人移动初具规模,中医药从业人员赴境外执业更加便捷。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派出中医临床医师 2000 人,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的 60%。

2016 年,我国共有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企业 288 个,接诊外籍患者 23 万人次,住院2.9 万人次,营业额达 14 亿元人民币。同仁堂等“走出去”的中医药服务机构接诊人次达 28 万,营业额达 8 亿美元。以海上中医品牌为核心的跨境电商平台日益崛起。2017 年,境内 292 个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企业共接诊外籍患者 25 万人次,接收住院 3.1 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 19 亿元15。同仁堂、天士力等 60 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年营业收入达 8 亿美元。

2019 年 1 至 5 月份,纳入统计的 161 家境内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企业,共接诊外籍患者 13 万人次,营业收入近 10 亿元。境外中医药产业存量也稳步增加,普惠各国民众。 

(三)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蓬勃发展

中医药出口基地建设是中医药服务出口重要组成部分。自 2019 年第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名单公布以来,17 家基地在日本、瑞士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84 家境外分支机构;与俄罗斯、美国、新加坡等 48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 547 项合作协议。同时,基地自建线上平台 40 个,积极探索线上诊疗、远程教学等“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

经过近两年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已成为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商务部、中医药局联合开展第二批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认定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 14 家机构成功入选,中医药出口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的深入推进,也带动了相关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一批中医药服务世界知名品牌的同时,也对全国中医药服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

二、陕西中医药服务贸易日益增强

陕西省中医药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西安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陕西省中药材出口总额 0.48 亿元,同比下降 1.9%。2021 年陕西省中式成药出口总额

0.2 亿元,同比增长 50.3%。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作为陕西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自 2019 年 12 月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至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陕西省中医药“走出去”。

(一)中医药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2015 年,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即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以各类中医药(诊疗)中心为“窗口”,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发展。建好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进中医药国际教育合作,吸引国外留学生来陕接受中医药学历教育、培训和临床实践。2017 年发布的《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 年)》提出到 2030 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的目标。明确了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壮大中药产业和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海外发展六项重点任务。2020 年, 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等 8 个方面提出促进陕西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安排。

各地市也跟进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方案和意见。西安市、宝鸡市、安康市等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陕西省卫生计委、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也相应出台了“中药饮片管理专项”“中药制剂备案管理”等实施方案。对涉及中医药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给予清晰的政策指引。

(二)中医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医药医疗机构快速增长,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全省。陕西全省现有中医医院 184所(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其中公立中医医院 112 所(省级 4 所、市级 9 所、县级 99所),社会力量举办 72 所。中医门诊部 66 家,备案中医诊所 1039 个。建成 1786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00%),示范性中医馆 208 个。全省中医医院拥有床位数 3.72 万张。全省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在岗职工为 4.59 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95 万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1.15 万人,注册护士 1.76 万人。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 1373.1 万人,出院总病人 91.67 万人,病床使用率为 66.2 %16。

科研与教育资源优势较为突出。陕西省相继创建了 1 个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 个全国重点中医药科研机构、3 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和 23 个中医药重点学科、36 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和 72 个中医药重点学科等科技创新平台。长安米氏内科、西岐王氏济生堂中医儿科获批国家中医学术流派,新建 25 个“长安医学”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加快学术研究和传承发展。建成了 11 个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中药优势特色传承教育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协同基地。3 名国医大师、2 名全国名中医、1 名青年岐黄学者、162 名省级名中医、237 市级名中医和3.59 万名中医、药剂、医技人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陕西省拥有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具备较高医疗水平的三甲医院,作为中医药产业链下游和研究的重要支撑,为陕西中医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省内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等近十所高校,省内设置中医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学校有 22 所17,拥有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40 余家,从业人员两万余人,整个综合科技实力位列全国前茅。陕西中医药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了 10 万余名优秀中医药人才和 1000 多名留学生。

根据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9 版),陕西省入围的中药大品种产品数量、总科技竞争力在 30 个省市中排名第 10 位,在全国中上游。陕西中药大品种产品平均竞争力居第 18 位。 

(三)中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布局

陕西居中药资源大省之列,中药材年产量近百万吨,为中药工业、大健康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料。中药材分布广阔资源丰富:境内秦巴山、陇山和乔山等分布有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等中药资源共计 4700 余种,天然中草药 3921 种、重点品种 283 种,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约 70 余,约占全国药材种类的 30%以上,340 种药材被收人《中国药典》。 

中医药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中医药产业经济效益日益突显。全省现有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 1960 家,种植面积排名全国前 5(2020 年全省种植面积约近 500 万亩),林麝人工养殖养殖 2.6 万余只,养殖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人工养殖总量的70%以上。中药材年产量过百万吨、产值约为 120 亿元。有中药制药企业 176 家,拥有中药生产批准文号 2891 个,生产中成药近 1000 种(独家中药品种 285 个),年产值过亿的中成药大品种有 80 余个,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和中药综合批发企业 430 家,中药产业园区 137 个。2020 年全省中药工业年产值约 400 亿元。构建了陕南-关中-渭北- 陕北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群和西安-咸阳-杨凌中药材加工、中药制造产业园区。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咸阳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咸阳高新区)、西北国际中医药产业园、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已经形成聚集效益。

植物提取物规模优势明显。陕西是中国植提行业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植物提取物主产区和植提产业第一大省,占据全国植物提取物原料市场份额的 70%。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有 600 多家植提企业,2000 多种产品,连续 10 余年保持了 20%以上的增速。陕西植物提取物出口已经成为陕西外贸发展的重要领域,出口产品以水飞蓟提取物、银杏液汁及浸膏、越橘提取物、甘草提取物为主,出口额由 2011 年的 0.8 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7 年的 7.5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 45.2%。作为陕西省植提行业的龙头企业,嘉禾生物拥有 400 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生产工艺,年产值 10 亿元,拥有国内外客户 2000家。2017 年,该公司出口额达 7146.7 万美元,在当年全国植物提取物出口 20 强企业中名列第四。美国、欧盟国家、韩国为主要出口市场18。 

(四)积极拓展跨境医疗健康服务

在提供诊疗服务方面,陕西省中医药机构除了做好省内的服务工作外,还积极拓展跨境医疗服务的实现方式。为方便境外患者诊疗费用跨境结算,协助患者完成外国医疗保险赔偿认定,保障患者利益,解除患者对治疗费用的后顾之忧,在省商务厅、西安市商务局和浐灞自贸区、国际港务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安中医脑医院探索通过“通丝路”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实现跨境支付。2021 年 5 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正式入驻“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使国际医疗费用跨境支付更便利。

大力拓展海外服务市场,促进中医药服务出口。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积极推进海外中医药诊疗中心建设,构建“五带”中医药服务链。先后在孟加拉、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 6 家国际中医药诊疗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8年至今累计为境外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665 人次,其中线上服务 480 人次,线下服务185 人次。

积极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新模式。为了克服疫情对中医药服务出口的影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首先积极进行线上国际交流及抗疫, 通过国际医患交流微信群发布防疫知识 30 余次,保持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境外残疾患儿及家属的联系,关注残疾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情况。其次,开展远程国际会诊及定期回访。通过电子邮件为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患有孤独症、脑瘫、智力低下等脑病的患者提供 20 余次免费医疗咨询服务。医院定期组织主治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护士为境外患者进行国际视频远程会诊共 10 余次,开展一对一的阶段性家庭康复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也实现优质医疗国际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先后建立了“国际智慧医院+”平台、外语(俄文、英文)微信公众号、国际远程医疗云平台、国际交流微信群。

(五)中医药国际教育与培训快速增长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 1978 年中共中央 56 号文件确定的全国 8 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作为陕西省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摇篮,陕西中医药大学始终积极承接海外中医药培训任务,为促进中医药走出去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

首先是积极选派优质师资,承担高水平短期援外培训任务。陕西中医药大学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以中医药文化研修班的形式拓宽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渠道。2018 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2018 年一带一路国家中医药文化研修班”任务。2019 年学校获批商务部“冈比亚医疗护理技术培训班”项目,同年 9 月至 12 月,学校选派优秀师资培训来自冈比亚共 25 名学员,培训内容涵盖中医药文化及医疗护理相关技术与流程。

其次,建立陕西中医药大学“大医学堂(国际版)”中医药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大数据背景下新型在线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应用课题的研究,学校建设有“大医学堂”(国际版)中医药在线教育平台项目,以推动中医药权威知识、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 为海外学子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加强与海内外高校的沟通。

(六)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发展

陕西省已与 30 多个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建立了 2 个海外中医药服务中心。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建立了中医儿童康复诊疗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获得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在罗马尼亚、俄罗斯建立了中医诊疗中心。

西安中医脑医院还积极开展国家学术交流,推广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2021 年 3 月30 日获批澳台港中医师联合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设立澳台港中医师联合促进会陕西省西安市办事处。2021 年 6 月 18 日至 21 日在安徽合肥顺利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六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以及第四届世中联脑瘫诊疗与康复学术大会,设置 10 个分论坛,来自中国 3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国际专家、学者和康复技术骨干参会交流,现场及在线累计参与人数 10 万多人次。2021 年 7 月参加在南昌召开的 2021 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8 月参加在长春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届夏季峰会。2021 年 10 月与西安市中医院联合承办欧亚经济论坛“第三届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论坛”。

陕西中医药大学也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条件优势,大力开展国家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先后为世界各地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 3000 多名中医药人才。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先后获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俄罗斯、瑞士、罗马尼亚、赞比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提升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中医药产业发展困难

总体上看,陕西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距离实现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陕西中医药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诸如技术贸易、服务外包、运输、文旅等传统领域。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在政策设计、服务体系、产品规范、品牌建设、规模化发展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具体来说,陕西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和困境。

(一)服务贸易政策体系与统计制度不完善

如前所述,陕西省各级政府在近些年陆续出台了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发展规划与实施意见。但是,这些政策大多都是面向省内和国内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中医药进出口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方面关注不够,只有极个别文件有所提及。而以中医药服务贸易为主体的纲领性文件和具体性措施,迄今尚未出台,这也成为制约陕西中医药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与此同时,有关中医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统计制度和监测制度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统计途径。这为相关部门真实、全面了解陕西省中医药服务贸易整体情况发展造成了不便,也影响了政策支持力度和资源分配。

(二)中医药“全产业链”体系性不强

植提业作为陕西省中医药发展的特色产业,也是陕西中医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但是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均衡、无统一质量标准、企业品牌意识差、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全省植提企业侧重发展中医药贸易业务,自主生产加工能力不足。许多企业只是作为发达国家医药保健行业初级原料供应商。目前我国的植物提取物鉴定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陕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均无植物提取物权威鉴定机构,植提企业面临着无法就近进行货物鉴定和报关出口的问题。中医药服务贸易必须依托“技术一服务产品一服务机构一市场营运一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运作,就此而言,陕西省中医药服务贸易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内在的必要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陕西省的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均以带有文化宣传性质的展示为主,商业性收入较少,且大多服务是无偿性的。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8 年至今累计为境外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665 人次,但只有线下 57.59 万元的收入额。为境外留学生提供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累计达 190 多次,均为无偿性服务。中医药外文出版物销售等文化类服务累计 380 人次,以及其他包括宣传中国黄帝陵及中医药文化、防疫相关的各种服务均未产生服务金额。

(三)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

在中医药领域,陕西缺少从事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中医院校教育结构中也缺少对从事中医药服务贸易专门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此同时,中医药海外中心要求驻外的中医专家既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又要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而海外中心因自身规模以及国内派出中医药人员的数量限制,能够为当地民众面对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专家比较有限。

(四)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受到国外法规限制

各国有关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制约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之一,包括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药产品注册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也增加了从事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机构在海外的运营成本。

(五)中医药服务贸易海外市场有待拓展

2021 年中国中医药贸易进出口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通过对中医药海外国际营销网络进行总结,不难发现中医药服务贸易海外布局较为单一和固化,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就全国而言,植物提取物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其占据了整个植物提取物出口市场的四分之一,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寻求其他的替代性市场对于稳定中医药贸易出口、降低贸易风险意义非凡。中药材出口方面,亚洲是主要市场,越南超过日本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市场。中成药出口方面,亚洲市场表现良好,东盟、日韩对常规中成药的需求回暖,拉动我国中成药出口亚洲市场的整体增长。

就陕西省而言,中医药贸易出口主要面向东南亚、日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中亚等国)。在世卫组织对中医药认可度日益提升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逐渐了解的环境下,应当加快中医药贸易在欧洲、非洲和南美市场的开发,进一步释放中医药海外贸易活力和动能。

四、多层次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顶层设计

陕西省委省政府应当结合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 2020)》、《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立足陕西省发展实际,尽快出台陕西省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专门性政策文件,以明确 陕西中医药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和具体措施。制定并完善现代中药质量标准规范,明晰 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标准、中医诊疗流程、临床医疗评价、中医药国际教材、 中医药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了解不同国家有关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探索多元化投资及合作模式,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民间参与,采用政府立项招标的方式,辅以适当的金融财税支持,在国家政府间合作协议框架下设立具体的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以国内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学术组织等为主体,联合相关企业和国外合作机构共同建设海外中医药中心。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依法为参与中医药服务贸易领域重大国际交流合作活动的中医药专业人员提供进出境通关便利。整合、优化中医药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平台,促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加强科研投入和培养数字化新业态

一方面,应当加强科研投入,强化科技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应当积极寻求与科研结构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技术一服务产品一服务机构一市场营运一产业化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提高陕西中医药服务产品的附加值。摆脱中医药企业“初级原料供应商”和“无生产加工能力”的困境,增强出口竞争力和国家市场影响力。

另一方面,应当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特别是 5G 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医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陕西省应当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积极搭建数字化医疗国际平台,大力发展在线远程会诊、在线医疗教育与培训等业务,以克服疫情的持续冲击,在此基础上搭建以数字医疗技术出口基地为基础的数字化医疗国际平台。推动“互联网+中医”的深入发展。加快培育中医药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提升中医药服务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于国际市场需求, 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医药服务出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充分了解海外国家的中医药政策法规,加强在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人员资质、产品注册等方面的沟通联系。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熟练使用外国语言、熟悉国际中医药法规的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针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联合高等院校等教学单位,从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环节入手,系统地设计与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中医药专业英语等课程。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积极为中医药专门人才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全面提升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依托中医药出口基地开展国际营销推广

充分发挥中医药出口基地在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开展国际医疗服务、加强海外中心建设、加快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为中医药出口基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出口便利化水平。以“一带一路”为重点, 提高中医药国际注册监管,评估安全性和功效,促进中药材、技术等要素有效流动。

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输送更多师资、医疗人才到海外中心参与基地建设, 扩大中医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定期、轮回在各个海外中心举办各级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医药学术活动,参考京交会和丝博会模式,变静止、平面展览为动态、立体展演。在“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孙思邈中医堂,让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并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搜索引擎以及各类新兴媒体平台进行中医药诊疗技术营销推广及文化宣介,让中医药特色服务惠及全人类。

以中国防疫经验为契机,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和治疗理念。与国外疫情日趋严重不同,我国疫情防控目前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应当利用这一机会,及时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转化为学术科研成果,并刊发到国际知名期刊,为推广中医药服务贸易提供学理支撑。

五、企业案例

(一)西安中医脑医院国家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作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西安市将中医药服务贸易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新模式,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

1. 基地情况

自 2019 年 12 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至今,共接诊境外患者 3971 人次,线上培训 175 人次,服务总收入 68.76 万元。其中,境内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国际医疗部接诊外籍患者 509 人次,服务收入为 15.68 万元;境外俄罗斯乌法中医科研中心、莫斯科“慈善中医师”诊疗中心、“中国医疗”中医药脑病诊疗中心、奔萨市感恩医疗保健中心、哈萨克斯坦西安国际脑瘫康复中心,接诊所在国患者 3462 人次,服务收入 53.08 万元。

基地积极构建“以针带医、以医带药、以医带培、以医带销以医带游”的“五带” 中医药服务链新模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共建海外中医药中心服务境外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基地主要开展了线上中医药国际诊疗与培训;搭建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参加国际学术论坛、云推介会、服贸会等活动宣传中医药诊疗技术及文化;制定中医药国际诊疗标准,加强与国际医学组织的合作。

2. 主要举措

基地获得了陕西省商务厅 2020 年、2021 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西安市商务局加快推进新时代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基地在省、市商务部门及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介与推广,与境外学术组织联办中医药科普读物,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展示、宣传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及文化。

组织保障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基地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职责、财务管理、文件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制度;同时,基地设立国际医疗部,向境外患者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同等水平的国际中医药诊疗和康复服务。

积极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规模。在俄罗斯、捷克、哈萨克斯坦新增 4 家合作机构,拓宽了中医药海外合作渠道;开展线上中医药国际诊疗与培训,向 2400 余人次境外人士提供中医药服务;制定国际中医药诊疗标准,推动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中医药”国际智慧医院、中医药产品研发生产服务中心、中医药技术研发服务中心三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平台作用,与俄罗斯莫斯科俄中丝路创新园合作,与两家俄罗斯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积极扩展中医药境外商业存在。不仅如此,基地利用境内外互联网平台, 向海外患者推广中医药文化。

开展中医药服务交流与推广。参加中俄商企资源云推介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活动;与国际医学组织保持良好联系,积极申办、承办及参与国际学术论坛,扩大基地的国际影响力;基地加强与陕西省内外国际医疗、中医药产品出口、医药物流等相关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单位的合作,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立联系,带动区域中医药服务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筹建陕西省区域性中医药服务贸易联盟。

注重人才培养。培养 20 余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参加各项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业务培训 20 余人次,其中两名入选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参加中医药国际诊疗业务的培训与进修,定期对临床医师加强外语及国际营销培训,为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提升了中医药服务出口便利化水平。入驻陕西“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探索“医疗签证”试点。不仅如此,基地积极与省市级外事部门及中国驻境外大使馆沟通,探索在疫情常态化期间邀请境外患者赴华治疗的可能性。与浐灞自贸办联合探索为境外患者申请“医疗签证”。

重视信息报送工作。按时上报商务部业务平台中医药服务数据 32 次,提交每季度基地简报。2021 年 5 月,基地《标准化制定助推中医药产业服务链“走出去”》案例,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